紙引未來網訊 疫情之下,包括印刷企業在內的諸多中小企業,似乎正在陷入一種進退兩難的境遇:停工有停工的壓力,復工有復工的問題。
尚未復工的企業
尚未復工的企業一般都很焦慮,這一點很好理解。
企業的活力通常在于:維持現金持續的流入和流出,并設法從中獲取利潤,謀求發展。
對民營企業占多數的印刷圈來說,一般企業賬上的錢都不是太寬裕。春節假期和延期復工帶來的長時間生產停頓和現金斷流,無疑讓老板們面臨著“有出無進”的窘境,由此帶來的心理壓力可想而知。
因此,在多數省份規定的復工禁止期限(2月9日24點前)過后,多數老板的想法恐怕都是:盡可能早點復工。
然而,在疫情警報仍未解除,各地防控壓力有增無減的情況下,勞動密集型的企業要復工哪有那么容易?
首先,部分地區再次推遲了復工時間。比如,位于溫州的平陽縣將復工時間推遲到了2月22日以后。
還有一些地區雖然沒有公開宣布再度延期復工,但屬地政府部門會給企業定向發送通知,要求不得開工。比如,安徽某地便有印刷企業接到街道辦事處的函件,要求2月16日前不予營業。
即使對復工時間沒有新的要求,多數地方也對企業復工設置了各種前提。比如,必須制定詳細的疫情防控方案,并具備員工排查到位、設施物資到位、內部管理到位等各種條件
。防控方案相對好說,加把勁都能做出來。我們昨天發過一篇《等你來丨印刷企業復工新型冠狀病毒防控參考方案解讀》,就可作為參考。若還有不清晰的也可進入印刷家官網查詢課程記錄。
可“設施物資到位”就沒有那么好解決了。2月9日前后,三好同學滿朋友圈都是求購口罩的信息,多的需要一兩萬個,少的也要1000個。
一個小小的口罩,不知道卡住了多少老板的復工路。而且,三好同學去年1塊錢買1包10個的一次性醫用口罩,現在據說已經漲到了四五塊錢1個,甚至更高。用的量大了,也需要不少錢。
條件都具備了,也不是馬上就能開工,多數地區還需要備案、報批,并由企業法人簽署疫情防控承諾書。網上備案就能過關的還好,不少地方還需要逐一審核批準,甚至上門核驗疫情防控措施落實情況。
對老板們來說,簽個承諾書已經壓力山大,可個別地方一度還有意要求繳納“復工保證金”。
比如,江蘇連云港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一份文件便有條款要求:復工企業的法人代表需個人向區防控辦上繳保證金10萬元。同時,企業車間主任保證金5萬元,班組長保證金2萬元,職工個人2個月工資,需上繳到企業自己的防控辦。
沒復工先交錢,你說老板們壓力大不大?再說了,老板們壓力大點,好歹是自己的企業,連車間主任、班組長、職工個人都要交,誰還敢回來上班?
好在,經過媒體報道后,有關部門表示:文件只是征求意見稿,此次疫情防控期間,不執行企業復產法人代表保證金制度。
復工的要求這么多,如果有老板過于心急,沒有經過備案、批準自行復工,會發生什么?從已經曝光的案例看,停產整頓是少不了的,有的還會被立案調查。
日前,在廣東、江蘇等地都出現了企業因擅自復工,被有關方面責令停產整頓,查封和立案的情況。
2月初,江蘇無錫、南通還曾出現企業相關負責人,因提前復工被行政拘留的情況。
不過,國家發改委已經明確表態:拘留提前復工企業負責人不符合中央精神。
已經復工的企業
這么一番理下來,尚未復工又想復工的老板,是不是挺難的?
問題是:經過重重考驗,拿到了復工函的老板,是不是就輕松了?也不盡然。
比如,復工了要有人干活吧?可就目前印刷圈的現實情況看,由于交通停運、村鎮社區封閉管理、異地員工返工隔離等現實問題,很多企業的員工到崗率都不是很高。有的原來一天兩班倒的,只能勉強湊一班先干著。
據報道,鄭州富士康為鼓勵員工早日到崗,專門推出了“防疫返崗激勵獎”,為每位符合條件的員工發放3000元的專門獎勵。連富士康都這么難,何況是印刷企業呢?
當然了,人回來多了,壓力也大。干活的時候還好說,吃飯就是個令人頭疼問題。
按防控要求,吃飯不能扎堆、不能面對面。對人多的企業來說,分批錯時就餐又不現實。于是,企業各種招都想出來了:有的大餐桌搭擱板,一人一位,三面封閉;有的給餐桌三面搭高加上塑料膜,進行人員隔離;有的拉上隔離繩,限制員工用餐數量和區域;還有的干脆露天分散用餐,沒有聚集風險……
人有了、飯能吃了,還要有原材料,做出來的貨也要能運出去。目前,不少企業恰恰在這兩點上遇到了很大的問題。
因為多數城市對跨地域的人員流動,都制定了各種限制措施,從外地返程通常需要隔離一段時間。比如,2月14日,北京市便發布通告要求:疫情防控期間,所有返京人員到京后,均應居家或集中觀察14天。
這大大增加了異地貨物運輸的難度。因為沒有多少司機,愿意以被隔離為代價進行長途奔波。多數印刷企業的供應鏈和客戶,又不太可能局限在一個城市之內。
有已經復工的印刷企業老板抱怨說:原材料進不來,做好的貨交不出去,這樣下去,過幾天還是要放假。
供應鏈的紊亂,還帶來了原材料漲價的風險。在《2003非典那一年,印刷圈交出了這樣的成績單,現在與17年前有什么不一樣?》一文后,便有圈里人留言說:紙廠還指望漲價呢,軟包材料也都漲價了。
在當前條件下,原材料價格稍微有所上浮可以理解。別的不說,運輸的難度和成本肯定是增加了。怕就怕,市場出現大幅波動。
人有了,原材料能供上,還要有訂單。目前,很多下游客戶也尚未恢復到正常的運營節奏。對印刷企業來說,顯然不能對短期內的訂單量抱太高期望,這又會增加老板們對未來前景的擔憂。
即使企業內部的問題都理順了,還有一件事情不容忽視:迎接各個部門的疫情防控檢查。有圈內老板表示:曾一天內接待了六七撥各個方面的檢查人員。
如果企業防控措施執行到位還好,怕就怕有紕漏還不自知。比如,威海有兩家企業便在檢查中出現問題,被勒令停工整頓:一家存在4名員工扎堆吃飯,并不戴口罩聊天的情況;另一家則是因為洗手間洗手液和擦手紙準備不到位,存在病毒傳播的風險和隱患。
當然了,復工后最令老板們憂心的問題還是:出現感染病例,這樣一來麻煩就不是一般地大。
截止2月15日,媒體至少已經爆出三起企業出現聚集性疫情的案例,分別來自重慶、湖南和山西,還好沒有一家是印刷企業。
出現疫情之后,有的企業被整體停產隔離,有的因為涉及電力、供熱等民生問題保持生產,但影響同樣很大。
其中,一家水泥廠的廠長和一名員工,因為違反規定多地多次聚餐聚會,造成多人確診、多人集中隔離觀察的嚴重后果,被刑事立案。
另有一家蘇州企業,因有員工體溫超標,啟動應急預案。雖然最終證明是虛驚一場,還是一度導致大量員工被隔離停工。
所以,對已經復工的企業來說,只要有員工體溫超過37.3度,老板便會立馬心跳加速、肝顫不已。
希望疫情早點過去吧
說了這么多,沒有復工的愁,復了工的也愁,老板們是不是情緒更加低落了?
讓老板們愁上加愁并不是三好同學的初衷。文中提到的案例并非全部是印刷企業,說到的困難、挑戰也并非印刷圈所獨有。
三好同學真正的目的是:希望各位老板對復工前后,可能遭遇的各種問題和意外狀況,有更為充分的心理和應急準備。
畢竟,這場疫情是對整個社會和每個人的考驗,企業有壓力、政府也有壓力。對各種必備的防控措施,老板們還是要多一些理解。即使一時有一些麻煩和不便,也都是為了避免出現更大的風險。
此時此刻,相信每一位老板的心愿都差不多,就像每一位中國人都期待的那樣:疫情早日過去,不管是企業,還是個人,都能回歸到正常的生產、生活軌道。
只有這樣,政府才能踏踏實實地讓企業復工,員工才能安安心心地上班賺錢,老板才能告別復不復工進退兩難的境地。
最后說一句:如果挑戰不可避免,那就坦然面對吧。正像一些印刷企業,已經表現出來的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