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引未來網訊 經歷了一個“宅宅宅”的超長假期,為了不給國家添麻煩,識大局明事理的人,都老老實實呆在家里。盡管快遞外賣條線還沒有完全恢復運力,但“外賣”依舊是很多都市“宅家”年輕人,這個假期的“度日”法門。
手機下單,商家接單,快速盛裝、密封、打包,隨著外賣“騎士”穿街走巷,我們開始享受美餐,不可避免地產生數量龐大的外賣垃圾。

上海市政協委員黃少星認為,垃圾分類要真正做出長效,抓好外賣食品垃圾分類管理刻不容緩。
01外賣普遍存在包裝過度
黃少星委員調研發現,目前外賣食品普遍包裝過度。
外賣食品包含筷子、餐盒、紙巾、勺子等輔料,有的為防止運輸損壞和漏灑,商家還會加防震包裝或用質地較硬的卡紙嚴實包裹餐盒外面,既浪費材料造成環境污染。現有的外賣包裝大多是是塑料制品,這些數量龐大、不可降解的垃圾給生態環境都帶來巨大的壓力。
有機構調查數據顯示,白領集聚的各種寫字樓產生的生活垃圾中,外賣垃圾的重量比例至少占40%,有的甚至達到50%,體積占比能達到60%~70%。如此眾多的外賣垃圾,為眼下推行的垃圾分類是個巨大的挑戰。
與家庭就餐和餐廳就餐不同,外賣食品剩余浪費較大,由于訂餐者分散在不同的地方,這些地方很難有專門處理殘余食品的專門地方和專業設施,對環境造成污染,安全難以保證。
02健全法規,完善監督和執法體系
黃少星委員建議,要建立健全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法律法規及標準體系,完善監管和執法體系,形成替代產品供給能力,把提供外賣食品的商家、平臺納入法制管理軌道。
“我們要使用價格手段控制外賣垃圾的數量。”黃少星認為,應對外賣包裝材料減量化、資源化作出約束性規定,按照“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在外賣中加收垃圾處理費,讓商家、平臺、消費者為外賣垃圾回收處理埋單。
同時,外賣商家要提供“是否需要餐具”、需要何種包裝等選項供消費者選擇,不同的選擇不同的收費,為消費者提供積分獎勵,鼓勵社會各方降低外賣垃圾的數量。
黃少星介紹,在不少國家和地區都建立了垃圾回收押金制度,消費者購買外賣時先支付部分押金給平臺,待用餐完畢后,將外賣餐盒送至自助回收機器或人工回收點。平臺確認后,將押金退還消費者。
“我們可以效仿這一國際普遍采用的制度,在學校、商務樓等外賣集中的地方建立定點回收站,創新回收渠道,退還押金并給予一定的獎勵積分,以此促進消費者樹立健康良好的消費理念和垃圾回收意識。同時,立法明確包裝生產廠家、外賣商家回收外賣垃圾的義務。”
03鼓勵商家使用環保材料
目前,許多商家使用的還是不可降解的塑料制品,黃少星建議,要鼓勵商家選用環保材料,要把對商家的環保考評作為一項排名指標,鼓勵外賣包裝在材料上應多選用纖維紙漿餐盒、甘蔗纖維餐盤等環保、可降解、易回收的材料。
對于使用可降解的環保包裝材料作為傳統包裝材料的替代品的相關企業進行補貼、提供稅收減免等優惠政策。對相關企業的科技研發進行補貼,對可降解產品減免稅收,在源頭上堵住“白色污染”,使公眾獲得更加方便環保的替代產品,降低環保包裝材料的價格,使其能在市場上得到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