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引未來網訊 “唇齒相依”與“唇亡齒寒”往往只是剎那之間。
這年頭做包裝的,背后沒個叫得上名兒的客戶爸爸,都不好意思在江湖上混了。就像奧瑞金背后有紅牛、東鵬特飲,寶鋼包裝背后有青島啤酒、可口可樂……就連最近來自安徽滁州的嘉美食品包裝(滁州)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嘉美包裝),也因成“六個核桃”包裝專業戶火了。
作為服務了“六個核桃”母公司——養元飲品14年的忠實粉絲,兩家公司的關系可謂“恩愛非常”。招股說明書顯示,養元飲品既是嘉美包裝第一大客戶,雙方還存在間接的股權關系。
正因如此,上市在即的嘉美包裝迎來了證監會一份包含64道問題的IPO反饋意見函。
5毛錢的易拉罐做出幾十億營收
在一定程度上,嘉美包裝的成長歷程,與養元飲品的進階之路密切相關。如果沒有抱上養元飲品的大腿,嘉美包裝或許還只是一家籍籍無名的包裝公司。
十九世紀七、八十年代,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強勢打入中國市場,由此拉開了中國飲料產業波瀾壯闊的序幕。隨著國民消費水平的提高,各大商超、小賣部的貨架上不再只是汽水一根“獨苗”,而是涌現出“娃哈哈”、“銀鷺八寶粥”、“六個核桃”等品類繁多的軟飲料。
1997年,養元飲品在河北落地生根,成為核桃飲料領域的先行者。彼時,嘉美包裝的創始人陳民還在福建一家小型制罐公司探索包裝行業的生意經。
軟飲料市場的日益繁榮為飲料包裝的蓬勃發展埋下了伏筆。畢業于廈門大學財政金融系的高材生陳民,卻在包裝行業整整苦熬了11年,最終在2004年決定自立門戶。2004年11月,嘉美包裝的前身——河北嘉美印鐵制罐公司在河北保定注冊成立,開始了三片罐生產業務。
2005年,養元飲品新研發的核桃乳產品——“六個核桃”高調上市。此時,嘉美包裝已經成為養元飲品的“御用”包裝公司。自2007年起,養元飲品對外采購的易拉罐包裝有50%以上都來自嘉美包裝。
憑借著“經常用腦,多喝六個核桃”這句家喻戶曉的廣告語,春節伴手禮——“六個核桃”紅遍大江南北。搭乘著養元飲品產銷兩旺的快車,嘉美包裝也將一樁5毛錢的易拉罐生意,做成了營收規模幾十億的大生意。
數據顯示,2015年至2017年嘉美包裝營業收入分別為29.2億元、29.4億元和27.5億元,扣非凈利潤分別為6414.6萬元、2.4億元和1.4億元。
盡管隨著企業不斷發展,嘉美包裝也吸引了一批新的客戶,其中不乏王老吉、銀鷺、達利等知名食品飲料企業,主營業務也擴展出多項業務,但是養元飲品的地位至今也無法撼動。
日久生情,大客戶變股東
在神隊友養元飲品的助攻下,嘉美包裝很快成為僅次于包裝行業龍頭奧瑞金、寶鋼包裝的企業。
為了進一步拉攏養元飲品這位“金主爸爸”,嘉美包裝貼心地在養元飲品的生產基地附近建起了配套的制罐子、分公司,連具體的生產基地建立模式都由雙方共同協商確定。對此,嘉美包裝解釋為“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運輸費用,提高對客戶需求的快速反應能力以及盈利能力。”
除此之外,嘉美包裝在價格上也給了養元飲品優惠。招股說明書顯示,大多數時期嘉美包裝對養元飲品的銷售價格,低于銀鷺集團(平均低0.03元/罐)和達利集團(平均低0.08元/罐)。


對于嘉美包裝如此貼心到位的服務,養元飲品也是看在眼里,回報在行動中。2013年11月,養元飲品與公司控股股東中包香港簽訂了十年《戰略合作協議》及《定價機制協議》,養元飲品承諾將年度用罐總量60%的需求量交由嘉美包裝生產供應,確保嘉美包裝生產開工使用效率。
在嘉美包裝的眾多客戶中,養元飲品的回款周期最短,平均在10天左右且絕大部分為轉賬支付。銀鷺集團回款周期平均在45天左右,達利集團的銷售回款賬期平均在45-60天,并有部分貨款以承兌匯票結算。
如此以來,回款周期短、合作時間長、工廠距離近的養元飲品,無疑成了嘉美包裝優先服務的對象。
有了養元飲品固定的支持,嘉美包裝平均每年6成左右的的銷售收入均來自于養元飲品。2015年至2017年,養元飲品長期獨占公司第一大客戶的冠軍寶座。
雙方還存在一定的股權關系。
招股說明書顯示,2014年5月,養元飲品的董事長姚奎章曾通過其控股的雅智順,以1.5億元代價認購了中包開曼10.41%的股權,截至招股說明書簽署日股權比例已上升至12.98%。中包開曼為嘉美包裝間接控股股東,雅智順通過中包開曼間接持有嘉美包裝7.06%的權益。值得一提的是,雅智順還持有養元飲品20.39%的股權。

(嘉美包裝股權結構圖)
顯然,養元飲品與嘉美包裝之間存在關聯關系。然而,嘉美包裝并未將養元飲品認定為關聯方,而是在“比照關聯交易要求披露的重要交易”中做了簡化披露。”截至發稿,野馬財經未收到對方任何回復。
大客戶依賴風險或成絆腳石
因此,做快消產品的公司會選擇與包裝企業達成戰略合作或者股權投資,這樣以來雙方也都能夠節約成本。”。
如宋亮所言,嘉美包裝將其與養元飲品之間的關系,定義為“相互依存”。通過這種關系,雙方在利益層面,也有了更深度的捆綁。
穩定的合作關系,固然能為嘉美包裝帶來穩定的收入和優勢的行業地位。所謂“福兮禍兮”,嘉美包裝年均近6成收入來源于養元飲品,也就意味著嚴重依賴大客戶的風險,猶如懸在嘉美包裝頭上的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
奧瑞金之于紅牛的前車之鑒就近在眼前。紅牛一直以來都是奧瑞金的大客戶,2016年更是為奧瑞金貢獻了65.47%的收入。因為受紅牛品牌糾紛的影響,奧瑞金2017年上半年營收下滑3.21%,凈利潤下滑32.35%。
顯然,嘉美包裝與養元飲品過于親密的合作關系,同時也是潛在風險所在。“這也是包裝行業普遍存在的問題。”宋亮表示,包裝公司基本都是依附于大企業生存。
嘉美包裝面臨的這類隱患已經有所顯現。財務數據顯示,2017年公司營業收入較去年同期下滑6.63%,扣非凈利潤較上年同期下降41.91%。對此,嘉美包裝解釋為受公司下游客戶需求周期性減弱、銷售旺季縮短以及采購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響。
巧合的是,養元飲品2017年業績也出現了下滑。數據顯示,2017年公司營業收入同比下滑13%,扣非凈利潤同比下滑20.8%。
顯然,在今年2月份已經率先步入資本市場,業績增長卻乏力的養元飲品,想要捎上自己的小伙伴共闖A股市場并不容易。你認為嘉美包裝會跟隨養元飲品的步伐順利上市嗎?歡迎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