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傳單的大江湖
有一群人,他們因為從事的職業而形成圈子,雖然沒有固定的職業裝,但是無論大人還是孩子,在街上一眼就能喊出他們的身份——“發傳單的”。
民意調查發現,發單員與保險推銷員長期蟬聯于最不受市民歡迎榜單前一二名。目前,沒有有任何官方數據能夠詮釋發單員這一職業,所有人都相信這是一個龐大的數字。
透過小小傳單,無論是謀生的“發單族”、拼縫的廣告公司,還是夜以繼日的印刷廠以及忙于創業的“發包商”,都能從中分到一杯羹。所以,很多人說,這個行業映襯出的是一個大江湖。
發單員的辛酸經歷
從事發單工作的,多是學生和一些低收入群體。
小李是大二學生,為了補貼生活費,她上網找了個發傳單的兼職,周末的時間因此被擠得滿滿的,早晨7點就要上崗,中午可以休息,下午要發到4點,可以發300份左右,一天的工資是60元。小李在這一行里,算是資深從業者,有時候她還會帶著同鄉學妹一起去發傳單。
“如果發出去的傳單被丟在地上,或者是扔在我工作范圍內的垃圾箱,我必須撿起來重新發出去,如果被發現不遵守規定,還得被扣錢。這60塊錢挺不好賺的。”小李說,在工作期間,有專人巡查,偷懶耍滑想都不用想。
為了不重復勞動,很多發單員選擇將傳單別在車上。“反正車主不在,只要工作時間沒被丟在地上,就不用再發一遍了。”小李解釋為什么車輛會成為發單員的首選目標。
有些發單員想獲得報酬,還需要動點腦筋。市民王女士上崗第一天,工作內容是在新瑪特門口發放地產廣告,她必須要帶人實地看房,在售樓處簽字證明,才能獲得每次10元的工資。“沒想到這么難,這一天一個都沒成,明天說啥也不干了。”王女士嘆了口氣說。很多市民對發單員有抵觸情緒,想順利完成一單任務很困難。
“就是賺賣白菜的錢,操賣白粉的心。冬天冷夏天曬,春秋大風吹,一點也不像看上去那么簡單。”這是小李總結的發單員職業狀態。
像小李這樣能工資日結的發單員,已經是幸運的了。記者曾接到一名大學生的求助,暑期發單15天后,組織者失聯了,她一分錢都沒拿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