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企業在生意往來中,往往對初次接觸時的買家保持高度警惕,而對多年的老客戶則放心大膽。柯橋區一出口企業經營者章先生最近卻因一老客戶的失信,遭遇400萬元貨款打“水漂”。
章先生是位于柯橋外貿大廈的一家紡織服裝面料進出口貿易公司的經營者,年出口額在3000萬美元左右,產品遠銷南美等地,擁有一批相對穩定的國際客商。其中與墨西哥一買家保持良好的業務往來,年交易額都在400萬美元左右。但今年以來,該公司向墨西哥買家連續多次發貨,對方卻遲遲未付款。“以往只要貨柜到港后15天左右時間,買家就會準時付款買單,”章先生回憶說,當時我們公司也對其致電催款,但對方公司負責人以清關困難,匯款路徑不暢等理由拖延。
“這老買家是我們多年來的重點客戶。”章先生告訴記者,雙方貿易合作已有5年歷史,同時公司也會派人不定期在墨西哥與其見面,因此,對對方的托詞信以為真。今年5月,章先生所經營的公司連續向其發出了13個貨柜,貨值達105萬美元,但一直未收到貨款。此時,章先生再也坐不住了,專程趕赴墨西哥,就貨物問題與這老買家溝通,這才發現對方不但已提走了13個貨柜,其中12個貨柜已以較低的折扣價拋售。經追問,對方才坦白,公司因現金流出現了問題,短時間內無法支付貨款。
105萬美元的貨值難以收款,這對章先生而言,簡直是當頭一棒。“好在我們對南美單子都投了保險。”冷靜下來的章先生立刻向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紹興辦事處報損,并全權委托“中信保”追討。通過調查,“中信保”工作人員發現報損案件屬實。經“中信保”律師與墨西哥買家多次談判,最終,對方公司愿意支付30%的款項,并以分期付款的方式還款。
“目前全球經濟復蘇仍然乏力,紹興紡織企業面臨的外部環境依舊惡劣。”中信保紹興辦事處有關負責人說,“紹興外貿企業主要按照FOB(離岸價格),采用買家指定貨代的方式進行交易。這存在一定的風險。尤其在當前國際貿易環境下,出口企業應多了解對方買家的付款能力,不可對老買家大買家掉以輕心。”